EN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疫情过后 医药企业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产业资讯 米墨药事官 2020.02.19 3816

一起怀着希望,拥抱暖意,不负春光,不负梦想。愿春回大地时,万物更新、硝烟皆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但这种时候我们更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相信,一切终将过去,定会春暖花开。

这次肺炎,相当于给整个中国社会,踩了一次急刹车。好多年了,各种媒体都在反思,说中国走的太快了,要停下疾驰的脚步,等一下我们的灵魂。

本以为非典之后,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储备,但经历这次肺炎,国家意识到还缺得太多。尤其在基础医疗设备、药物研发上,都还不足以让事情变得稳妥。

大众感触最深的是口罩、消毒液、肺炎治疗药物等与防疫直接相关的物品,由于需求急剧上涨而供不应求。

医疗健康行业是抗疫战争中的第一线。疫情之后,医疗健康行业会有哪些改变?

01疫情过后的商业机会

1、口罩等防护需求大爆发

首先这次抗疫是对大众的一场健康卫生教育。国民对口罩、电子体温计、空气消毒机、多次循环电子口罩等的需求都将成为大众日常需求品。

以口罩为例,数据显示,我国每天口罩的产能最高达2,000万只,专业的N95口罩日产能仅有60万只。但对应的是上亿的需求。即使疫情结束后,口罩仍面临巨大的需求,因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

以日本这个“口罩大国”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全国的年产量约为55亿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亿枚。

在日本,口罩除了医用外,还被赋予更多功能。比如防花粉、飞沫外,还有修饰脸型的口罩。此外,更多科技也被用于口罩。

2、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

疫情是互联网医疗的“催化剂”,在线义诊大火。2019年之前,人们线上问诊的比例仅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线上问诊的比例已经提高至10%左右。

疫情期间,诸如丁香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平台开通了线上义诊服务。互联网医疗具备的远程、专业、便捷、高效等优势凸显。在淘宝上,只要点击“买药不出门”服务,线上问诊后,就有在线医生开方,药品直接配送到家的服务。

再加上,2019年6月国家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有充足的理由判定:未来,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将迎来一场大爆发。

在医药购买环节,一些常规药已经可以通过饿了么、叮当快药等平台购买。这对医药电商也是爆发性机会。

3、精神心理市场元年

在疫情影响下,除了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况外,普罗大众也容易出现类似情绪。不少心理平台也退出了抗抑郁诊断和讲座。“抑郁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平台帮助抑郁症患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案,包括医疗和咨询⽅案的渠道对接,以及在患者社区内提供疾病教育和解决失眠、焦虑问题等衍⽣服务。

抑郁研究所CEO任可曾表示,“这场社会科学的认知教育,将改变大市场,小需求的胶合状态,心理赛道正在成长期内孕育价值力量。”春节期间,抑郁研究所就推出一系列举措。

未来越来越多的心理需要安抚,心理咨询等线上服务的好日子来了。

4、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增加

武汉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医院床位紧张,医护人员不够等问题突出。这次疫情透露了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公共卫生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8年,全国执业医师总人数为301.04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为21.5人。而根据WHO的统计,美国的这一数字为26人,日本为24人,欧洲国家多在30人以上。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仍然是相对不足的。加之未来二十年老年人口数量会持续增加,全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因而对医生的需求会更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之际,对我国医疗与公共卫生短板出现的问题,具有更广泛更迫切需解决之事。

5、生命科技技术和新药创新

在疫情肆虐期间,最振奋消息莫过于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宣布两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有效药物,分别是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以及美国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驰援。

疫情之后,中国市场对生命生物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呈现爆发趋势。这将推动中国三方面的进步:一是原研药的加速;二是5G下智慧医疗的需求;三是高端生命生物技术的创新。

02医药企业应对探讨

1、积极开展外部合作,整合资源

显然,单靠企业自身平台很难在特殊时期,满足医患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发挥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医患提供全面综合的一站式服务,也是医药企业在特殊时期提高“发声”和更加贴近客户的一个竞争优势。

除了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器械企业、诊断设备试剂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线上线下患者服务提供商、医疗大数据提供商、电子商务平台、医学信息和内容提供商,都将是这场抗击疫情战役中的重要力量,医药企业可考虑积极外部合作,引入开放创新的模式,通过外部平台、信息或资源,填补自身在服务医患中的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

2、销售推广模式转型

从药企的销售推广模式上,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政策环境、用户接受度等方面曾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预期此次疫情将给数字化医疗和数字化营销转型注入一针“强心剂”,无论政府、医生还是患者,都将对数字化和线上平台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对数字化的接受度将前所未有地提高。

政策层面对于互联网医院、线上处方、互联网药店和线上医保等预期将进一步放开,药企应加大新渠道和新创新销售推广上的投入,持续优化未来的销售推广模式,实现更为合理的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推广模式。

3、强化品牌影响

这次疫情对医药商业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考验供应链响应速度,更考验整体协作能力、内在免疫力,以及摆脱危机同时能否平衡发展的能力。一方面物资供应是医药商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品牌影响的强化也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

品牌的宣传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各界愿意为你发声和为社会贡献热量。在防控疫情中,部门医药商业企业深入医疗单位,数日不停昼夜筹集、运输应急物资,通过自媒体、电视媒体、交通运输一路宣传,有很多很多个令人感动的举措和事迹,得到医疗单位、政府卫健委、市场监管、交通管理等等部门的认可。相信在非常时刻那些能升级自己、提升免疫力的企业,将会化危为机,获得完全不同的发展,成为强者。

4、内部运营模式转型

最后,引用经济学家许小年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判断——疫情会使得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比以前更加紧迫,对企业转型的要求也更加紧迫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数字转型”莫相忘。企业的决策者们要未雨绸缪,疫情过后把数字化转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才能在未来的不确定性环境中适应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流行新型冠状病毒又是一块企业良心和责任的试金石,医药商业企业重新审视竞争战略、保持增长的信心、强化品牌力、数字化运营管理变革、搭建或加入生态平台通现金流是企业转型之选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