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通知公告协会活动国际交流投资大会品牌评选其他会议
“遇困局”、“破旧局”、“开新局”——完善罕见病患者、儿童患者的制度保障
投资大会 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2023.04.06 1142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从无药可治到有药可治再到用药可及,然而罕见病和儿童疾病领域始终是难啃的“硬骨头”,药物可及性的问题仍然严重,亟待全社会的努力攻克。2023年3月30日,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罕见病儿童用药专场(以下简称“专场”)顺利召开。本届专场在过往四届罕见病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儿童药”主题,邀请到致力于上述领域药物研发、政策研究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和企业,共同探讨我国当前的保障现状和缺口,为健全罕见病患者和儿童人群保障制度体系搭建提供思考。

遇困局

罕见病用药和儿童用药虽然同样面临药物可及性问题,但以邵蓉院长的概念图来看,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可及性对于罕见病而言是“无药可治(可获得性,包括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药品和全球无药可治的情况)”和“难以负担(可负担性)”。可及性对于儿童用药而言更多的是“合理用药”(安全、有效、合理)。这些困难集中体现在了儿童罕见病用药方面,既缺乏治疗药物也缺乏儿童用药信息和数据,又具有可负担性问题。在可获得性方面,很多罕见病或儿童适应症药品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未积累中国患者数据,企业引进中国时存在证据缺乏等问题,对技术指导、沟通交流和加速审批有着较大的需求。在可负担性方面,邵蓉院长指出,“罕见病的市场份额预期高,当前主要依靠基本医疗保险买单,国谈是让度价格和利益空间,医保是有限的资金追求参保人的效益最大化,即使所有的创新药都希望批准后立刻进入医保,未来市场放量,基本医疗保险不可能完全照单全收”。因此导致了准入“封顶线”,也导致了新增(罕见病、儿童等)适应症持续的价格降幅。在合理用药方面,王晓玲主任指出,当前儿童用药存在适宜药品缺乏、用药信息缺乏和用药标准缺乏三大问题。具体而言,常见病、多发病缺少适宜药品和用药信息,血液肿瘤等重大疾病缺乏中国儿童用药信息和数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复杂和变化着的生理特征及适宜剂型不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挑战。

10-1.png

破旧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二部钱思源老师从政策、审评和证据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家药监局和药审中心为罕见病和儿童用药审评审批所做出的努力。面对具有临床价值、临床优势和临床急需的药品优先分配审评资源,畅通沟通交流环节;在遵循科学基础上,结合罕见疾病和儿童药特点,结合已有证据进行灵活审评,使用完整证据链进行获益风险评价。优先审评资源逐年加大向罕见病药物注册申请倾斜,逐步覆盖罕见病目录。2019-2021年32个罕见病药物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儿科用药优先审评适应症范围持续拓宽,涵盖心脑血管、皮肤、抗感染、消化、血液、抗肿瘤等多个领域。批准数量方面,2019年19个品种,2020年26个品种,2021年47个品种,2022年60余个品种。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31日,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批工作规范(试行)》发布,对儿童专用创新药、用于治疗罕见病的的创新药等适用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进一步支持了罕见病和儿童药研发。

王晓玲主任回顾了北京儿童医院为“从根本上给孩子量身定制药品”所做出的努力。他们提出了“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转化体系建设”,从组织架构、法律保障、信息共享、技术支撑和质量管理方面加以设计。在顶层设计下,儿童医院持续开发新技术平台以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整合资源形成儿科人群临床试验协作网,利用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真实世界证据新增儿童适应症等,并与国家多部委合作形成政产学研联动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他们取得了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在一些领域上与国际接轨,并持续吸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加以转化。

李林康执行理事长回顾了中国罕见病联盟成立五年来在推动政策制定和落地、传递企业和患者声音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他重点分享了中国罕见病联盟的四项里程碑事件,即搭建和协助运行国家财政项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推动一次性进口用药落地、组织建设单病种中心、撰写教材和指南提升罕见病诊疗能力、召开高规格专题会议提升社会各界对罕见病患者的关注度。2020年调研报告显示50%医生根本未听说过罕见病,在全社会关注和努力下,仅2年时间,2022年再次调研显示60%的医生诊疗过《罕见病目录》中的疾病。他表示中国罕见病联盟将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肩,通过罕见病管理、药物研发让患者达到早诊早治,实现中国罕见病防治的路径,实现中国特色的模式。

本次专场参与的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在罕见病、儿童药领域开展布局。

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临床开发和运营高级副总裁李萍介绍,北海康成致力于通过本土研发、生产药物提高中国罕见病患者的治疗可及性,也致力于走出国门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药物。其管线中有小分子,ERT,单抗,融合蛋白,基因治疗等罕见病治疗方案,与境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或引进管线,同时也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并搭建技术平台。已上市的海芮思是国内首个且唯一的全球新一代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酶替代疗法;CAN103是首个本土自主研发的戈谢病酶替代疗法;CAN106-是第一个中国本土长效补体C5 单抗药物。儿童适应症也在开发过程中同步考虑(已上市的治疗MPS II的海芮思、治疗ALGS的Maralixibat、治疗戈谢病的CAN103以及基因治疗)。

琅钰集团首席执行官向宇博士介绍到,琅钰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最领先的罕见病企业,通过打造中国首个罕见病生态系统,为受罕见病影响的患者和家庭提供全方位且可持续的支持。琅钰集团旗下目前有两家子公司:专注罕见病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琅铧医药”和为广大罕见病患者和家庭提供医疗解决方案的“子昂健康”。琅铧医药现阶段专注于神经科学、内分泌和代谢类疾病,目前产品管线中已有8个罕见病药物,其中4个产品在准备递交注册申请阶段,分别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Wakix、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Alkindi、Efmody,以及治疗罕见遗传性肥胖疾病的Imcivree。这4种药物都填补相关罕见病的治疗空白,满足患者需求。此外,琅铧医药还有4个自主开发的罕见病药物,目前正处于临床前阶段。向宇博士还以详实的数据,以全球视野展现罕见病赛道的蓬勃发展,再立足中国回顾政策引领下罕见病药品获批、准入的成绩,对“药品引进”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优化罕见病研发环境的政策建议。

阿斯利康收购的瑞颂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罕见病创新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具有针对补体系统的原研药和迭代产品线。依库珠单抗是一种全球首创的C5补体抑制剂,于2007年全球首次获批上市,目前已批准4种罕见及超罕疾病,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aHUS)、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其中2个适应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于2018年获得了中国药监部门的批准并于2022年11月商业化落地。Ultomiris是依库珠单抗的升级版产品,系第二代、长效C5补体抑制剂,于2018年底全球首次获批上市,已批准的适应症包括:PNH、aHUS和gMG,近期在华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在非补体系统方面也有丰富的产品线。

开新局

在主题讨论环节,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军帅与嘉宾们共同展望罕见病和儿童药领域制度体系搭建问题。嘉宾们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加强“三医”协同治理。邵蓉院长举例到,在新增(罕见病、儿童)适应症问题上,从药监和患者角度而言,更多适应症意味着带来更大价值;但对于医保而言,人群增加必然让渡价格和空间。因此应基于价值给予新适应症合理价格。邵蓉院长进而提出,“三医”协同意味着“在关注患者的权益目标下,大家不能冲政策红利,而是要关注行业发展”、“制度体系一定要打破各部委各自为政,都在做好事,放在一起不那么协同的局面”。

明确罕见病定义。针对王晓玲主任提到的,很多引进药品无中国患者数据,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罕见病治疗领域负责人郭琴认为,“我们(阿斯利康)非常希望加入全球的研发,但.....我们对中国疾病没有摸清楚,研究中心开了以后多长时间可以招募到一定数量的罕见病人。”明确定义能够使政策制定有抓手,确保公平和合理;使企业研发和市场空间预测有目的、有预期。

逐步实现医保支付价与价格分离。医保通过“应纳尽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纳入罕见病用药,以此“间接”支持满足患者需求的医药创新,将药品定价权交给市场,为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留足空间,同时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共治”、“风险共担”的功能,在“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支付方之间形成有机衔接。

总结

美洲开发银行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报告指出:“一个问题之所以需要外来力量干预,是因为这种现象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由超出个人控制能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对社会来说,理应意识到罕见病患者代替了普通人充当了受害者,儿童则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对上述人群的保护应是全体成员的责任。对立法来说,应正视差异,以其倾斜性的利益分配和补足性的赋权措施,使罕见病患者和儿童人群拥有基本的权利,进而争取与他人同样的利益分配、发挥主动性和活力、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使参与罕见病和儿童药研发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有利可图”,进而可持续地保障患者用药可及。

专场速览

专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高级总监茅越佳担任主持人。

10-2.jpg

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李林康进行开幕致辞。

10-3.jpg

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临床开发和运营高级副总裁李萍做题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罕见病药物临床开发》的报告。

10-4.jpg

琅钰集团首席执行官向宇博士做题为《罕见病药品引进与研发思考》的报告。

10-5.jpg

第二阶段琅钰集团首席商务官李杨阳担任主持人。

10-6.jp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二部钱思源老师做题为《罕见病药物和儿科药物的审评证据考量》的报告。

10-7.jpg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做题为《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VS未满足的临床需要》的报告。

10-8.jpg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常务副主任王晓玲做题为《儿童临床用药困局和破解之路》的报告。

10-9.jpg

第三阶段主旨讨论环节,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军帅做主持人。

10-10.jpg

讨论嘉宾包括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常务副主任王晓玲、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临床开发和运营高级副总裁李萍、琅钰集团首席执行官向宇和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罕见病治疗领域负责人郭琴。

10-11.jpg